查看原文
其他

垃圾分类钱多,也得砸到该砸的地方

陈立雯 东西同异 2023-03-13


为了落实韩家渡村分类后的可回收物,也就是废品的出路,今天和乐平市绿色之光的会长徐晓英去走访了韩家渡村周边和乐平市周边的废品回收市场。说是市场,其实是乡村街道或者是市区边上,专门回收废品的一户人家。见惯了北京废品回收的“大场面”,第一次调研农村地区的废品回收情况,很是欣喜。和北京废品回收相同的是,他们回收后的废品也会做细化分类,塑料也会细分为几十种类,金属类也是细分,从回收的种类来看,也相差不多,2008年后废品回收市场都出现萎缩,价格不断下降,这一两年来,只有废纸价格有所回升;不同的是,乐平及其农村地区的废品回收规模有自己的特点,综合性的回收地点往往是一家店面,而没有形成大型市场,但也有专业种类的回收,还是比北京的大型废品回收市场少一些,比如他们不回收任何玻璃瓶,包括啤酒瓶。但目前来看,废品回收又都面临着相似的局面,有回收再利用价值,但价格太低的废品,比如玻璃瓶不再回收。

韩家渡村邻村的废品回收点,被细分后的塑料。


玻璃无人收的局面让垃圾分类村庄很是焦虑,根据垃圾组份统计,各种玻璃瓶,啤酒、白酒和食品、罐头玻璃瓶等占了可回收物的很大比重,如果在当地无法找到可以回收这些物品的地方,最后只能当垃圾丢了。造成这些有回收再利用价值但价格又太低的废品最后无法回收再利用的原因很多,但有一条源于买卖导向的回收体系,在经济下行和原材料价格下降时,市场就无力了。在这个时候,相关管理部门是时候该出手了。


钱多,资源多,没用对对方


一方面是现有回收体系的困境,另外一方面是垃圾管理部门和一些企业确实出手了,而且是砸大钱到回收体系,但问题是他们并没有砸对地方。如何让现有回收体系在市场无力时,和有大量资本投资到回收体系,以及有政策倾向的管理部门,在废品回收和再利用方面有最佳的资源匹配是我们应该探索的。


放眼全国,近些年来,基于互联网加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各种新兴的废品回收模式不断涌现,借助垃圾分类的东风,把废品回收看做是新的商业机会。大量互联网企业涌进废品回收,同时大量垃圾处理企业也开始在废品回收上试水,开发自己的回收应用,从原本末端处理垃圾为主业,纷纷跑到前端抢占地盘,纷纷想布置一套自己的废品回收体系,运用电商方式收废品。


于是各地出现了大量回收体系,帮到家、虎哥和无忧回收等应运而生。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进社区,布置智能回收桶,搞回收积分,有的还连带快递业务,或者积分和社区的零售业务相结合。可惜的是,目前没有一家投入大量资本后,没有政府补贴,不亏损的企业,而且连年亏损,越亏越多。据一家原来搞垃圾焚烧,现在跑到社区做垃圾分类和回收的企业负责人讲,他们一年的亏损大概是一千万。我自己调研的北京一家回收企业也是如此,他们仅铺开在几十个社区做回收业务,每月就赔上几十万,最后不得不减少回收频率。可能对于一些上市企业来说,他们完全不在乎“这点钱”,但对于现有回收体系来说,这笔钱足够他们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的废品回收市场。


另外一方面,一些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垃圾管理部门每年投入几亿元发垃圾桶、垃圾袋和给居民发放垃圾桶,在社区里摆放智能回收桶。他们想当然的认为,发了垃圾桶和垃圾袋,居民就可以做好垃圾分类了,可回收的再生资源就可以自动的收上来了,但结果并非如此。


究其根本,两者都忽略了现实情况,并对现有的废品回收拾荒体系认识不足,不懂得目前废品回收的现状,只顾着砸钱闷头搞自己的一套,显然不符合现实要求的砸钱肯定就会打水漂了。现有的回收体系有它运行良好的一方面,但因为价格等因素也有其面临的挑战。在社区回收层面,拾荒体系的回收效率和中间的精细分类,还是有巨大的优势。所以,对于企业想要赚钱也好,对于政府想提高回收率也罢,就要找到对的切入点,砸钱要砸对对方。面对现有回收体系存在的问题,比如不回收玻璃瓶等有再利用价值价格又低的废品,企业和垃圾管理部门可以补贴部分资金让目前的回收体系将这些有回收价值,但价格较低的废品回收起来,政策上鼓励再生玻璃的应用,减少对原生资源的开采。另外一方面,不要跑到前端去和现有的拾荒体系抢地盘和生意,他们的优势在前端回收和精细分类,那么企业和管理部门完全可以“坐收渔利”,将现有回收体系回收的废品买过来,投资和建设再生资源基地,对目前的废品实现环境友好型的再生利用。


所以,不管是现在提倡两网融合的垃圾管理部门,还是各种形式的废品回收企业,新建一套回收体系就是下下策,最好的回收策略就是和现有体系结合,充分发挥彼此的优势,比如现有拾荒体系的高效分类率,企业就应该在后端废品再生利用中发挥资本优势,管理部门应该发挥其政策优势,让企业的资源用在其擅长的地方,并给予其一定的政策优惠,适时调配再生资源在社会中的广泛利用。


不管如何,只有和现有的废品回收体系的回收者合作,任何形式的回收才会有盈利的可能和空间,而目前尚没有官方或者企业有和现有回收体系合作的成功案例,如果未来垃圾管理部门或者回收企业,根据目前垃圾分类形势的需求,探索出与现有回收体系的结合之路,那才是未来中国垃圾分类管理中对可回收物回收和再利用的最大贡献。

 

陈立雯

2017年6月15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